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环球今日报丨校园外是科技园 科研产业一条链

发表时间:2023-02-11 12:13:29 来源:锦观新闻

清水河自成都平原西北流入,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润泽沿河两岸。在清水河南侧的温江,正成长起一条与河流平行的创新产业带,它们自南向北依次是:电子科大永宁校区、电子科大科技园、“BT+IT”产业配套区。

2月6日,温江区2023年第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开工活动举行的地点,距离清水河对面的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仅1.5公里。按照“三个做优做强”决策部署,温江区以成都医学城为承载地,与高新区、郫都区紧扣“科创+转化”两大抓手,聚焦BT(生物医药)、IT(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共同规划建设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培育形成超大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连绵集聚发展带。


【资料图】

“随着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的规划建设,电子科大的辐射会加快跨过清水河。”成都医学城党工委书记李振华说,这个跨越行政界限成长起来的产业带,与成都医学城无缝衔接,将推动IT与BT跨界融合,抢占“BT+IT”前沿领域制高点。

强创新 科研到转化创新链正在生成

浅黄和米色的外观十分清新,一根根Y形柱尽显特色……昨日,从绕城高速永宁出口下高速,不到5分钟,记者就来到电子科技大学“三医+AI”科技园一期项目,作为首个“BT+IT”的承载空间,这里已经竣工交付,目前正进行一些收尾工作以及水电气讯的接入。

“一期面积13万平方米,去年12月建成交付,是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温江片区的核心项目,以电子科大校友企业为主要招商目标,已取得不错的招商成绩。”成都九联投资集团工程管理部副部长薛波介绍。

用于“三医”及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孵化和培育,这是最初就已确定的目标定位。由温江区国有平台公司九联集团投资建设,电子科大旗下成电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商运营,通过校地合作,推动温江区医疗健康产业基础和电子科技大学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融合,打造创新生态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下正紧锣密鼓开展招商工作。

“这次在北京招商收获不小,洽谈了一批AI医疗优质项目。”2月8日,成都医学城在北京举行推介会和载体招商大会,成电港公司项目经理马映波通过电话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储备意向入驻企业40余家,占载体面积约一半。“园区重点引进AI医疗机器人、AI医疗影像、AI医疗设备、电子信息+等头部企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马映波说。

电子科技大学“三医+AI”科技园一期今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电子科大配套区2月6日开工建设,电子科大生命科学院2023年底启动建设……从规划图上看,校园与科技园近在咫尺,未来,电子科大师生走出校园就来到科技园,一条由科研到产业转化无缝衔接的创新产业链正在生成。

强支撑 三医创新中心五期将启动建设

围绕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的规划,成都医学城也在加紧“三医创新中心”的建设,做强核心功能支撑。三医创新中心是成都医学城重要的高水平科创空间,从一期到四期已经建设有120平方米的载体空间,入驻99个项目。此前已引进电子科大生命科学院的产业转化项目,建立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正在开发用于残障人士临床康复和辅助治疗的人工智能设备。

“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之一、生物谷医药公共研发平台就落户在三医创新中心四期。” 成都医学城管委会项目促建科负责人陈涛告诉记者,该项目由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集团与生物智谷(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大分子复合型CDMO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记者发现,在三医创新中心四期不仅有默克,还有另一个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的身影,那就是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投资的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项目。经过前一阶段的装修和设施安装,该项目即将开展运营。“目前三医创新中心四期已经招商80%,引入了一批世界前沿的高新技术项目。”成都九联集团资产运营公司产业招商负责人程兰介绍,作为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温江片区的核心承载项目之一,三医创新中心将启动第五期的建设。

在成都医学城A区,药明生物、通瑞生物等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建设着。作为成都医学城核医药新赛道的典型企业,通瑞生物成都研发生产基地副总经理乔海涛介绍,“去年7月我们拿地即开工,经过半年多的施工,一期项目即将全面封顶。”据了解,今年成都五环路温江段就将正式开工,五环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成都医学城A、B区的交通联系,将清水河高新产业技术走廊的产业优势辐射得更远。

片区名片

清水河高新技术

产业走廊温江片区

规划核心区域9.9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四组团”,即“BT和IT”新经济组团、林盘新经济组团、三医智造产业组团和宜居生活组团,在功能定位上,着力打造“BT+IT”新兴产业高地、“跨界+协同”创新转化引擎、“创意+服务”林盘新经济典范、“交流+交互”品质宜居地样板,成为成都西产业引领、生态宜居新地标。

对话建设者

成都医学城党工委书记李振华表示,温江区认真落实市委“三个做优做强”决策部署,通过营建“两河一心”筑势赋能,与高新区、郫都区积极探索城市新区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格局新范式,协同推动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成果共荣。坚持“三医融合”“跨界融合”发展理念,抢占“BT+IT”前沿领域制高点,建圈强链,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做强“跨界+协同”创新转化引擎,突出对重大平台、创新要素、人力资源的配置功能,缝补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创新转化功能,汇聚枢纽型平台、创新孵化服务,打造科技创新“梦工厂”、产业创新“源创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娟 实习记者 赵珊 张志强供图 视频 李娟 赵珊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卢娅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