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河南援疆:为受援地发展注入“豫动力”_每日讯息

发表时间:2023-05-13 06:01:44 来源:天山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相关资料图)

今年一季度,“疆电东送”电量达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创同期历史新高。

创新高的背后,哈密至郑州、昌吉至古泉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贡献最大。其中,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电量120.15亿千瓦时,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疆电东送”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是河南省对口援助地区。2021年6月,河南省党政代表团来到新疆考察,实施了一批援疆重点项目。其中,河南省决定全额消纳入豫疆电,每度电价平均上调0.02元。这项举措,可使哈密市发电企业在“十四五”期间累计增收19.47亿元。

2月22日,哈密市赴豫招工首批200名务工人员在河南省郑州火车站集中登车。杨宏建摄

心系东天山,豫哈情谊长。2020年以来,河南省充分发挥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制造业大省等综合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和援疆工作安排,推动对口援疆战略落地落实。第十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忠诚担当,倾情奉献,为增进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各族群众福祉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作出了新的贡献。

对口援疆,前方后方共同参与

考察石城子光伏产业园、走进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深入产业援疆企业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调研……2021年4月,由河南省委组织部组织的中原院士专家服务团来到哈密市,为哈密市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工作出谋划策。

河南省充分发挥后方单位作用,统筹协调省辖市和有关部委及厅局单位,积极支持援疆工作。3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40多个部门,洛阳市、漯河市、许昌市、开封市、濮阳市等10多个市多轮次、分重点组成调研团队赴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对接推进援疆工作。同时,河南省建立起相关市县(区)与哈密市乡镇(街道)“一对一”结对共建帮扶全覆盖机制,全省18个省辖市的129个市县(区)与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129个乡镇(街道)团场及70个村结对帮扶。

2月20日,伊吾县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刘亚辉摄

伴随着欢快的舞蹈,“哈密号”专列发车了,现场干部群众一片欢呼。这是今年1月31日出现在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地铁站的一幕。

郑州地铁“哈密号”专列的开通,是河南省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向全社会辐射宣传的重要举措。3个多月来,郑州地铁“哈密号”专列已经延伸至1号、2号、5号线,向上亿乘客展示着“大美新疆、甜美哈密”的魅力,成为河南省干部群众了解新疆、了解哈密的一扇窗口。

山河相望,豫哈情长。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援疆工作,是河南省做好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3年来,河南省先后动员300多家各类企业、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到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考察对接,推动好想你枣业、洛阳钼业、中信重机等11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进疆投资兴业,在哈密市新注册的企业超过312家,注册资本达44.8亿元。

产业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直播间,女工玛依姆乃姆·尼亚孜正在直播带货。

“我们的冻干食品脆脆的,吃起来好像在唱歌一样……”从会唱歌的馕、冻干枣,到冻干桑葚、冻干哈密瓜,玛依姆乃姆对公司产品如数家珍。

玛依姆乃姆所在的公司,是河南省产业援疆重点项目,由河南省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处理各类鲜果蔬近8000吨。“全线投产后,能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职工都来自本地。”该公司生产厂长张继军说。

哈密市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红枣场景(资料图)。李华摄

产业援疆,是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中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3年来,河南省不断深化产业援疆工作,在推动受援地高质量发展中注入“豫动力”:投入3.7亿元援疆资金建设的河南援疆产业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4家;兵团第十三师二道湖工业园,新疆瑞克沃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煤矸石陶粒砂供不应求,为煤田固体废物处理难题探索了新路;在伊吾县淖毛湖镇,新疆犇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0万吨洁净型炭项目,提升了哈密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水平;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黄土场开发区援疆绿色设施农业示范基地,80个大棚即将全部投产,将填补巴里坤冬季新鲜蔬菜种植的空白……

产业援疆带动了哈密市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位于东天山脚下伊吾县的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援疆企业,主要从事骆驼乳制品生产经营。公司建成投产后,每年带动哈密市伊州区、伊吾县、巴里坤县及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等地2000多户骆驼养殖户增收致富。伊吾县盐池镇阿热买里村牧民乌尤别克·毛达别克说:“1公斤生驼奶最贵时能卖到80元。这些年,我们家的奶驼已经从20峰增加到200峰。”

3年来,河南省在对口援疆工作中积极推动农副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受援地,帮助农村牧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在伊吾县、巴里坤县,由援疆资金支持的农牧民再就业市场已完成建设;援疆资金投入达7500万元的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哈密新校区(一期)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扩大了哈密市高职教育办学规模;投入8000万元支持建设的新星职业技术学院(筹)校区等项目,成为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优化职业教育办学结构的重点项目。

情深谊长,民族团结之花盛开

“中国、新疆、哈密、巴里坤……”坐在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书桌前,巴丽江·肯杰拜克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下这几个字。

17岁的巴丽江是哈密市巴里坤县下涝坝乡小红柳峡村人。来学院前,她长期患有癫痫,生活自理困难。

2020年10月,从郑州大学来到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援疆干部张伟宏在走访结亲时,了解到巴丽江的情况。之后,他多次带专家前往会诊,并在援疆干部、哈密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张春敭的帮助下,把巴丽江接到了医院治疗。巴丽江病情稳定后,张伟宏向学院党委汇报了此事。学院决定,把巴丽江接来学院,安排专人辅导,帮助巴丽江掌握一项就业技能,为以后的正常生活打好基础。

如今,巴丽江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学习和生活正常。她的家人们逢人便说:“感谢党派来了这么好的援疆干部。”

3月17日,河南省大型原创话剧《兵团》在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演出。河南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供图

民生无小事,团结见行动。3年来,河南省在对口援疆工作中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为民心工程和民族团结工程。

——加强各领域互动交流。按照“豫哈共享”理念,积极扩大交流领域和合作范围。两地9970多名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1年7月河南洪涝灾害发生后,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迅速烤制了100万个“爱心馕”千里驰援慰问。2022年9月,在欢送河南首批82名完成抗疫任务返郑的专家时,哈密市伊州区各族干部群众自发夹道相送,豫哈深情难舍难分。

——加强民族团结共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我和亲戚游哈密”等系列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支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民族团结示范乡镇建设;开展白杨河、哈密河、巴里坤大河(甘露川)和伊吾河流域民族团结历史文化史证研究,形成了《新疆多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的哈密样本研究》等32项研究成果。红星二场军垦博物馆已成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走进大学校园。

——加强各族群众交往交融。出资6000万元援建豫哈青少年交流实践基地,推动“豫哈千校手拉手”活动走深走实;抓好教育援疆,引导和支持1350名受援地各族学生到河南就学就业,资助2800余名在疆外大学就读的大学生每人每年6000元。抓好医疗援疆,选派医疗人员1300多名入疆,累计救治疑难危重病例18200多例;选派哈密市卫生专业人才赴豫进修培训23批次、378人次,助力受援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一桩桩实事好事,一段段感人故事,一份份真情付出,凝结着河南与新疆两地各族群众的浓浓亲情。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黄河岸边,盛开在天山脚下,盛开在祖国大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