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资料图】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4、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5、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6、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7、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8、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9、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10、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11、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12、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13、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14、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15、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16、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17、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18、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19、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0、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21、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22、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23、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4、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25、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26、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27、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28、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
29、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30、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31、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32、译文: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33、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34、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35、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36、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37、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
38、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39、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
40、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41、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
42、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43、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
44、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
45、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
46、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
47、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
48、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49、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50、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51、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52、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
53、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
54、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55、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56、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
57、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58、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
59、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60、文天祥: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61、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62、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
63、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64、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65、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66、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67、《指南录后序》全文六个自然段,从结构上可分为四个部分:一、二、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作者临危授命,出使元营,被拘押北行,中途脱险后又辗转南归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是回顾自己在危恶的境界中十次出生入死的深痛感受:第五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指南录后序》所收诗的由来,编排体例.和分卷情况;第六自然段为第四部分.说明写序的时间.诗集的命名。
68、这篇序文篇幅不长。
69、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和深刻,阅读本文,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去赏析。
70、第一.序文从头至尾都饱含着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挚热爱,忠贞不二的强烈感情。
71、这种真挚至致的感情,洋溢与序文的字里行间,“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72、“予更欲一觇北。
73、归而求报国之策。
74、”“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75、”“国事逆不可收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76、这种把国事首置心头的语句在文章前半部分随处可见。
77、由于形式险恶,狂澜难挽,壮志难酬,作者心中伤痛,更是与日巨增,报国无门和悲愤之情交织在一起。
78、在文章后半部分这种感情更加强烈的奔放出来。
79、“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面死矣”作者这种为国不惜牺牲的精神再次强烈的震撼人心。
80、这种荡气回肠,丹心永垂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不仅激励着当时人民,也将激励当今的华夏儿女。
81、第二,作者用质朴准确的语言、文辞表达胸中激越澎湃的强烈感情.使文章气势磅礴。
82、流利通畅。
83、文中很多叙述语句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作者爱憎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84、如“莫知计所出”表现了对那些萎缩不前的百官们的鄙夷之情;“不幸吕盂师构恶于前,贾余庆谄媚于后”表现了对那些叛国通敌奸贼的憎恶之情;“直前之后虏帅失信。
85、数吕孟师叔侄为逆”表现了对敌人的痛恨之情;“中兴机会庶几在此”表现了对局势转变的期望之情;“不得以,变姓名,诡踪迹。
86、草行露宿,日与北出没于长淮间”则表现了作者再次陷入险境后的悲怆和苦闷的无奈之情。
87、由于处境步步恶化。
88、作者的激情有逐步达到了高潮,终于在第四段中把这种气势推倒了悲痛的顶峰,在这里一变前面寄寓感情的手法为直抒胸臆。
89、这段文字完全是围绕“死”字进行叙述。
90、十八个“死”字连在一起.一气呵成,宣泄而下,犹如响炮连珠。
91、给人以紧张危急,应接不暇之感。
92、全段的句式多为短语。
93、词短句密,繁音促节,形成了紧迫的节奏,读来必须一气呵成,这段文字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起首,又以“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94、痛定思痈.痛何如哉”收尾.前后呼应,深刻的表现了作者胸中无限悲痛的感情。
95、取得了动人心魄。
96、感人肺腑的效果。
97、第三。
98、行文简约扼要,叙事波澜起伏。
99、曲折动人。
100、文章开始就以凝练的笔墨交代出出使元营时的严峻形势.其实蒙古大军以兵临城下.宋军趁覆巢危卵之势.作者虽然“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但已经“战、守迁皆不施。
101、”“北邀当国者相见“朝叩“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奠知计所出。
10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纡锅”所以文天样临危授命,抱着深入虎穴,舌战敌酋,一探虚实以求二挽狂澜之计的动机.毅然“辞梗印不拜”出使元营。
103、这段文字筒约丽又环环相扣。
104、顺理成章,不平不直,既交代了历史背景又为下文起烘托铺垫作用。
105、叙述出使元营和乘机逃脱的两段文字更是言简意赅,充分表现了序文跌宕起伏的特点。
106、“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震动,北亦未敢逮轻吾国”,形式似有回转之望,却不料事情陡转,文天祥转眼间从一个堂堂的国使沦为阶下囚。
107、原因则是“吕孟师构恶于前,贾余庆献媚于后”形势逆转。
108、文势也因之顿挫。
109、步步深化。
110、由于“予羁糜不得换”“予予度不得脱”所以文天祥也就由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斗争变为取义成仁,视死如归。
111、坚强反抗;“直前之后虏帅失信,数吕孟师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112、元兵貌敬实怒.作者处境也更为困难,以至一度冒出“予分当引诀”的差念。
113、在被押北行途中“行间奔真州”又绝境逢生。
114、逃脱囚羁,文势也为之一转,绝望中又见希望。
115、作者准备约以连兵大举.认为“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真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感,却不料这一切恰像春梦一场。
116、“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作者又骤然间重蹈危境。
117、至此,穷途末路,出生入死,“变姓名,诡踪迹”历尽千难万险才得以“辗转四明,天台。
118、以至于永嘉。
119、”这段文字正如作者九死一生的历程一样波澜起伏,险象环生,曲折动人,句简意深,读后使人颇有亲历目见,荡气回肠之感。
120、“文载道.诗言志”正因为文天祥是一个舍生取义,为国献身。
121、从容赴死,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所以才能写出《指南录后序>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文章。
122、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州揭阳无波岭再次被捕,次年解至太都。
123、南宋王朝最后覆亡。
124、文天祥被囚禁二年后终因不屈被害,年仅47岁。
125、在此之前曾在《过零汀洋》一诗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佳句,与《指南录后序》共同透视出了一位爱国主义者,民族荚雄的崇高品格及民族气节,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也使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永垂青史,永载汗青,让后人万世景仰。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